第23章 京师偶遇_[三国]女谋士的奋斗日常
情糜小说网 > [三国]女谋士的奋斗日常 > 第23章 京师偶遇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3章 京师偶遇

  一路颠簸多日,郭瑾一行终是赶在三月的尾巴抵达雒阳城内。

  京师之地气势雄伟,城中更是人潮涌动,热闹非凡。郭瑾自窗外收回视线,随之扫过对面闭目养神的两位青年。

  荀彧一身苍青色儒袍,形若由夷、气胜幽檀,仿佛是饮月华琼浆而生,君子如玉大抵便是用来形容他的吧?

  正想着,荀彧身侧的短须男子恰睁眼瞧过。郭瑾猝不及防与那人对视,只微顿了片刻,便冲对方颔首笑笑。

  荀攸端地板板正正,见她率先示好,亦随着点头示意。

  观察着对面玄冠赤袍的严肃男人,郭瑾暗自咂舌。她险些忘了,荀攸是不爱笑的,甚至平日里总是一副忧国忧民的深沉模样。

  如果这幅表情出现在别人脸上,那她一定会杠精地质疑几句。可对方是被称作“谋主”大人的荀攸啊,郭瑾觉得自己非但不配评论,她甚至还有股提前抱住金大腿的冲动。

  郭瑾:大神,带带我!

  据说此次荀氏叔侄进京赴任,皆是受了朝廷的征召,暂且不论这一举动到底有何目的,荀彧叔侄同时接受了任命,并即刻持“公传”赴京的事情,其实更值得考究一番。

  毕竟桓灵二帝期间,两次针对士人的党锢之祸对颍川荀氏而言,可以说是打击惨重。

  “神君”荀淑急流勇退,隐世不出,保全家族;荀昱被杀,荀昙禁锢终生;荀氏八龙之一的荀爽更是自此避祸多年,行踪不定。

  都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,如今灵帝昏聩、奸佞横行,东汉已是强弩之末,多少名士硕儒只求守节避世、明哲保身。如此时候,怎么看也不该是个入世的良机?

  荀彧不知何时亦睁开双眼,见她模样愣怔,不由地垂眸轻笑。郭瑾被他的笑声惊醒,面色微红,正要胡乱扯些什么转移荀彧的注意。

  谁知本是端坐如松的青年蓦地倾身上前,郭瑾不自觉向后缩去,一时弱小可怜又无助,荀彧压抑着眸中的盈盈笑意,修长手指刮过她的脸颊,轻轻揩去她面上粘住的米粒。

  就挺突然的?

  许是这番互动扎了荀攸的眼睛,男子肃容清咳,活跃氛围道:“方今浊世,下民贫弱,叔父与小郎君以为,君子当以何为?”

  郭瑾:“……”

  大佬归大佬,请不要随随便便就给人出难题啊喂!

  荀彧垂袖端坐,敛眉出声道:“有国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”

  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,不担心财富不多,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;不担忧人民太少,只担忧境内不安定。

  郭瑾微微挑眉,孔子的这句话,直接点出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点,放到现代来看,似乎也并不过时。

  见他二人洗耳恭听,荀彧继续道:“汉室衰微、社稷倾颓,阉官势炽、饿狼环伺,彧不过寻常文士耳,虽恐力不能及,然兴礼乐、正纲纪,芟夷鲸鲵之心却日不敢忘。”

  害,果真是个忠心汉室的真挚Boy。

  郭瑾觉得,自己就是缺少社会的毒打。瞧瞧人家的觉悟,现在的她满脑子想的都是出人头地,无论是苦心孤诣研究曲辕犁,还是费心费力结交名士,皆是服务于这个庸俗的宗旨。

  荀攸到底年长,闻声,开口叹息道:“叔父拳拳之心,攸甚慕矣。”

  话罢,转头来瞧郭瑾。

  荀氏茶会当日,荀攸便对这位小郎君记忆尤深,小小年纪不仅改良出那般巧妙的曲辕犁车,君子六艺亦是样样皆通。这几日相处下来,又觉此人敦睦豁达、巧思擅辩,心中的好奇不免再起三分。

  接触到荀攸探寻的视线,郭瑾脊背一凉,只差大喊一声“你不要过来啊!”

  想着老子曾言: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郭瑾心底盘算,辩论这种事情,讲的是留白,要的是意蕴,别管旁人听不听得懂,装逼就对了。

  思及此处,郭瑾清清喉咙,一本正经道:“瑾以为,智为民所用,方为君子之道。”

  荀彧与荀攸闻声皆是一怔,郭瑾还没来得及舒出一口闷气,便听荀攸反诘道:“小郎君可否细致道来?”

  郭瑾:“……”草,大意了!

  生怕遇到平生第一次翻车惨案的郭瑾,快速搜寻着所剩不多的脑容量,突然灵光一闪,想到北宋大家张载的横渠四句。

  妥了。

  郭瑾面色无波,平静化用道:“证天地之心,立生民之命,继往圣之绝学,开万世之太平。”似乎怕自己的语气不够坚决,郭瑾复又跟上一句:“虽九死,吾心犹不悔。”

  正当此时,午后的光影透过车帘,微微映在少年的面上。就如不见天日的湿冷角落里,突然折射出一缕春日的曦光,少年的双眸清澈坚定,让人莫名就觉得——未来可期。

  人活着,就怕没了希望。

  荀攸不知想到了什么,晦暗的眸光凝在郭瑾身上,一时竟分不出是褒是贬。荀彧却慨然长叹,不吝称赞道:“志不强者智不达。瑾弟有此卓见,彧受教矣。”

  正说着,车驾似乎驶进了一片繁华之地。

  车窗外更是人声鼎沸,郭瑾掀开布帘朝外望去,正南方似有一处广场,远看竟立有高高矮矮数十座石碑,石碑前已挤满络绎不绝的文人游客。

  郭瑾暗叹神奇,荀彧亦俯身来瞧,见她好奇盯着石碑,只压低声音解释道:“此乃熹平石经。”

  熹平石经?郭瑾闻声挑眉,青年见状,更是不厌其烦地与她细细道来。

  原来,汉代立五经于学官,置十四博士,各家经文皆凭所见,并无供传习的官定经本,博士考试亦常因文字异同引起争端。

  灵帝期间,蔡邕等人奏求正定六经文字,得灵帝许可后,这才带头书石,镌刻四十六碑,立于洛阳城南的开阳门外,太学讲堂前。

  在这里各派士子可以相互诘难,互相答疑,开思维之深广,如此盛景,颇有几分当年稷下学宫的味道。

  许是见她心向往之,荀彧出声叫停马车,亲自带她下车同赏。

  郭瑾从善如流地跃下车驾,回头去瞧,荀攸却并没有动身的打算。他的眼神有种莫名的深沉,郭瑾拧眉去瞧荀彧,像是怕被人流挤散,荀彧自然而然地执起她的右手。

  郭瑾:“……”

  心想有谁能拒绝主动牵手的神仙小哥哥呢?郭瑾并未挣脱,只静静随在荀彧身后。待离得近了,郭瑾方才看清面前的石碑。

  高约一丈许,广四尺,所刻经书有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鲁诗》、《仪礼》、《春秋》等等。

  郭瑾偷偷伸手摸摸石碑的表面,光滑凉润,触之便觉神圣庄严。正若有所思间,却听身侧的青年莫名笑出声来。郭瑾疑惑去瞧,荀彧本就容仪穆穆,笑起来更是一派风雅自在。

  认定对方是在嘲笑自己,郭瑾被他笑得窝火,将将直起身子,便欲回身拂袖离去。

  由于各地前来膜拜游学的士子过多,郭瑾猛然转身,并未看清方向,迎头便撞上了前面壮士的沉重长戟。

  郭瑾捂着额头冷嘶一声,霎时间疼得泪光闪烁。前方的壮年闻声回过身来,郭瑾怒目而瞪,正要同对方理论,却见面前的壮汉膀大腰圆、身姿伟岸,百八十斤的长戟在他手中,竟如银针般收放自如。见她怒气腾腾,壮汉并不怎么友好的眉目一皱。

  郭瑾低头瞧了瞧自己,她这瘦削的小身板与此人相较,活像根揉扁搓圆的面条。想着好汉不吃眼前亏,郭瑾当机立断地开口:“适才在下有一题难解,幸得壮士长戟相助,如今竟是茅塞顿开。”

  换言之,磕得好!

  谁知闻此一言,壮汉身侧的玄衣少年亦跟着回身来瞧。见此情形,少年先是含笑作揖,替身边的壮汉开口致歉:“友人无心之失,还望兄台海涵。”

  接收到壮汉的威胁警告,郭瑾坚定地摆摆手:“是在下失察在先。”

  少年直起身来,郭瑾亦跟着抬头对视。对方与自己年纪相当,却生得宽肩蜂腰、王光剑气,一身玄色骑装更是清爽干练。

  瞧着对方灿烂的眉眼,郭瑾脑中蓦地就蹦出这么一句话来——“骑马倚斜桥,满楼红袖招”。

  也不知是谁家的潇洒少年郎?

  没来由的,郭瑾总觉得,此人的脾气定是极好的。

  对方应是个不差钱的主儿,见她自觉想要抱头鼠窜,少年提前握住她的手腕,只一用力,便顺利引得郭瑾与他对视,“兄台且随我去药铺瞧瞧,万不可掉以轻心。”

  郭瑾最讨厌吃药这种自讨苦吃的事情了,闻声更是欲哭无泪:“在下年轻力健,不过蝇头小伤,几日便好。”

  少年又待说些什么,荀彧便已跻身而来,见此形状,更是两步上前,手指抚上郭瑾泛红的额角,声音中尽是小心翼翼:“瑾弟可还安好?”

  郭瑾暗暗掐了荀彧一把,荀彧感受到腕上的微痛感,疑惑地垂首瞧去,却见那位习惯了云淡风轻的清雅少年,破天荒冲自己露出几许焦急之色。

  如此情态,似是在说……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ingmi9.com。情糜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qingmi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